
当下的城里人,还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吗?没有!生活普遍富足,衣食无忧,衣服稍旧、款式稍过时,就会毫不犹豫地扔了。但也有舍不得扔的,比如高档的毛料西装、手工刺绣的旗袍,还有具有某种纪念意义、上了年岁的衫、裙、裤、褂,或被烟头烧了个洞,或不小心被锐物挂出裂痕,或出现几个虫眼,就得去找织补人修破如新或修旧如旧。
织补人不需要开店设铺,不过是摆一个小摊,或在百货商场内外的大门旁,或在人来人往的街道、广场边。在旧时代,这个行当叫“缝穷”,干此营生的是穷人家的中老年妇女,为那些没有家眷的老少光棍缝补破衣烂裤,也就是打补丁,赚一点可怜钱。而现在的织补人,小洞细眼,是用与原衣物同色同型号的线织上去,不留任何痕迹;破损处大的,要用同色同型号的布料,剪出适当的面块嵌入,再在接缝处合经合纬地织补,一如原物。这个手艺了不得,有如字画的修补。
在株洲百货商场大门内侧的右边,就有这么一位织补人甄法嘉。他不是女性而是男人,他不是中老年而是个未成家的小伙子!小平头,瘦高个,眉淡目俊,十指细长柔软。他是服饰中专技校的毕业生,完全可以到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去任职,却偏偏选择了当自由的织补人。他的父母是乡下的裁缝,甄法嘉自小就喜欢穿针引线,像个女孩子。
父亲问他:“你怎么喜欢当织补人?”
他说:“学校有这门课,我学得很用心?!?/p>
父亲又问:“碰了老同学你不难堪吗?”
他一笑:“凭手艺吃饭,不丢人!”
甄法嘉的行头很简单,一条小板凳,一个手提工具包(里面放着针、线、布块、木绷子)、一个可叠折的纸板广告牌。广告牌顶上端写着“织补人甄法嘉”,两边各写一句话,右边是“织补小漏洞”,左边是“不留大遗憾”;中间是根据布料纹理所定的价目表,每织补一处,平纹三十元,斜纹四十元,反纹五十五元,特殊布料和工艺的另议,并承诺凡他经手织补的地方,一年内保证不破。
一眨眼,他当织补人三年了。手艺好,待人有礼性,收费公道,生意一直不错。除租房、日??е猓吭禄孤杂杏?。顾客送来活计,有当面等着他完工的,也有隔些日子再来取的?;褂胁皇枪丝偷?,但对一个小伙子用木绷子绷在破损处,操持针线织补,很好奇,便蹲在旁边看,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,他一边干活,一边答话,满面春风。
甄法嘉发现有一个蓄短发的中年大姐,隔三差五总要在他摊子前呆一阵。
于是,甄法嘉忍不住问:“大姐,你贵姓?”
“不敢,我姓刘。没打扰你的工作吧?”
“没有?;队闾嵋饧!?/p>
“我想问,缂丝之类织品,你可以织补吗?”
“应该可以?!?/p>
“做好的旗袍,再在上面绣出图案的,有了破洞怎么织补?”
“先用原色布料织补好破洞,再在上面依原样补绣图案?!?/p>
“你还会绣花?”
“见笑。手艺还过得去?!?/p>
刘大姐点点头,说:“我祖母留下一件从未穿过的苏绣旗袍,可惜被虫蛀了十几个小洞,我明日送来,请你织补。祖母虽然过世了,但我要留个念想?!?/p>
“谢谢刘大姐照顾我的生意!”……
这件旗袍用料是杭州产的紫缎,绣的是淡雅的白玉兰花。刘大姐送来后,当场付下工钱二千元,约定五天后来取。甄法嘉不肯预收工钱,说:“按我的常例,一律是顾客取货、验货认为满意了再付款,刘大姐也不例外?!?/p>
第五天,刘大姐没来取织补好的旗袍。
又过了五天,刘大姐仍未见踪影。
甄法嘉的父亲忽然从乡下打手机来说:“法嘉,你娘病了,她很想念你,快回来吧!”
“爹,我理应回来。但有个顾客约好了来取货,却没来。我要等她,怕她找不到我着急,我不能失信于人?!?/p>
又过了十天,刘大姐来了。
刘大姐把旗袍认认真真看了几遍,脸上浮满赞赏的笑意,说:“你叫甄法嘉,谐音是‘针法佳’,名不虚传?!彼低?,赶忙付工钱,还特意多付了一百元作奖励。
甄法嘉执意退回一百元,说:“谢谢你。但我决不能多收一分钱!”
刘大姐说:“你很实在。”接着她拿出她的工作证,让甄法嘉看了后,说:“我是古代纺织品博物馆的,馆里有不少古代的衣、帽、袍、褂、帷、帘,有的破损了。这些日子我考察你的手艺不错,人品也不错,想请你到敝馆去织补,时间会很长。如果你同意,现在就去。”
“刘馆长未能按时来取旗袍,我想也是你考察的内容之一?!?/p>
刘馆长脸一热,不好怎么回答。
“刘馆长,十五天前,我就要回乡下去探看患病的娘,因为要守约等你,我没走。现在,我的头等大事,是赶快回去陪娘,侍奉汤药?!?/p>
刘馆长一愣,说:“对不起,耽误了你回去探看母亲,请你鉴谅!”
甄法嘉淡然一笑,说:“刘馆长,你客气了。”
“小甄,你放心去吧,呆多少日子都不要紧。我和我的同事,在馆里等着你!”
……
好多日子过去了,甄法嘉没有来博物馆报到,也再没在百货商场设摊。
听说,他到另外一个城市当织补人去了。
责编:周媛
初审:于芳 二审:于芳 终审:于芳
来源:株洲新区客户端
下载APP
分享到